針對要考私人教練CPT的朋友,要去唸肌力與體能CSCS的專屬課本,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雖然某些內容確實是有重疊,但總有說不上來的違和感
而這就是今年9月之前,所有考試學生的感受
感謝在出版社,還有各方專家協助下,「NSCA 私人教練」一書的繁體中文版上市了,我們NSCA講師團隊中的徐緯珍老師(Tina),以及曹嫚君老師(Amber)以及我本人也都參與了翻譯的工作,覺得與有榮焉
而我們也將在2023年11月的最後一場CPT課程,還有2024年的課程中,使用這最新的教材講課,讓同學可以跟上時代的腳步,順利考上證照
以下針對改版的重點進行說明,歡迎參閱
但在此之前想要先分享一下我的三點感受
不要再背數據了! 以前要考試的同學總會列出臥推幾公斤屬於什麼層級,跳高幾公分屬於什麼層級;但現在都改版了,代表舊數據不適用了 重點是你知道怎麼練,怎麼應用,怎麼操作!退一萬步來講,你畢竟是要當教練的,絕對不是背書第一名就是好教練
私人教練涉略的範圍更廣了 這次改版把原本專屬於「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CSCS」以及「特殊族群訓練專家CSPS」的內容也納入考試準備重點 例如:運動心理學、速度訓練、肺部疾病訓練、脊髓損傷訓練等
課本最後還進行了產業分析,讓專業教練更能符合市場需求 以美國為例,私人教練年薪大約多少,每小時收費多少;商業俱樂部、工作室還有自由教練的定義與範疇,甚至是服務項目也進行了一個市場分析與調查 這顯示一件事情「我們要把專業的學術實際落地」 這是領域專家常有的盲點,嚴謹的運動科學是對的,但如果平時無法使用,那其實也沒用 所以原本用科學儀器與系統計算跳躍高度,現在增加了拿粉筆跳高的檢測方式,就是讓更多教練不受場地與環境限制下一樣可以做檢測(不會流於在實驗室裡蔣幹畫)
(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連絡出版社購買正版書籍)
較大的重點改動有以下五點:
數據更新:包含人體常模表、運動能力(敏捷、爆發、肌力...etc)、營養攝取、肥胖控制數據、孕婦訓練指引等等;甚至連最大心跳率的計算都增加了三種不同的算法
多年來使用的PAR-Q問卷,進化成為PAR-Q+的版本了 (本人已中文翻譯完成,請有需要的朋友跟小編聯繫索取)
運動心理學、速度訓練等肌力與體能相關章節,列入CPT範疇
特殊族群訓練範疇加大了,除了原本的老年人、青少年與孕產婦外,更擴大把骨科術後、糖尿病、高血壓、癲癇、多發性硬化症等項目列入CPT範疇
更多的術科操作:即便是課本,也增加了非常多阻力訓練的技術應用,例如懸吊訓練、核心(抗力球)訓練、上肢、下肢與增強式訓練等細節
其他細小的改動就請自行翻閱書籍了
沒有改動的部分:
基礎科學:肌肉還是肌肉、人體循環產生能量的步驟也沒變、更不會多出新鮮的肝
基礎運動處方:還是強度、時間、頻率、恢復等元素的組成;但多了更多不同的應用
評估檢測的方式:跑步與單車可以測試心肺能力(VO2max),1 RM深蹲測試腿部力量,不會變成跑步測試1RM腿部肌力
以上就是這次的改版重點:
個人後記:
可以發現現在的考試偏向更多實際應用的面向了,還記得我十年前考試的時候,NSCA真的跟考我中國醫考試有80%像,都在那邊生理學、解剖學、阻力訓練技術甚至還有克式循環
不只是我,在早期我教學的時候也是常常面對同學有一樣的問題「老師,唸這個真的要當教練嗎?」或者「當教練唸這些要幹嘛?」,甚至早期還針對考證照舉辦過黑馬衝刺解題班!
我也說服自己我就是來幫同學考證照的,不是來教同學當教練的
但仔細想想,為什麼要考證照?
是為了當教練,證明自己有專業能力;但假設反過來,拿到證照之後卻沒有當教練的真實能力,那這個證照是否有公信力?還是真的拿去當壁紙好了
所以這兩年,有關注我們的同學,特別是那些有回來複訓的老同學真的會發現我們改了超級多;大量的術科操作,讓每個來學習的人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不僅透過課本學習,更透過身體實際體驗「訓練」;體能檢測流程不再只有背公式與流程,讓你實際走一次知道當中細節在哪,除了應付考試更能讓你回到健身房直接套用,畢竟,我們就是要學這些有用的技術,不是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