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等等,你說的運動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


所以要判斷運動對一個人是否有正面效益,從心理層面來說,絕大多數都是有幫助的,而生理層面則要看運動的類型、時間、強度等等,還有就是運動的人本身身體狀態,舉個例子:在公園散步甩手的運動,對有多種慢性疾病的80歲加上退化型膝關節病史的老伯伯來說,已經是中高強度運動了!但這樣的運動對18歲的健康馬拉松運動員來說,連熱身強度都算不上


從一個「上帝視角」來看運動這件事情,其實這是個光譜,跟年齡與疾病史有相對關係,但不是絕對的關係;例如一樣80歲的伯伯,有人僅能坐輪椅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顧,但也有人可以獨立正常生活,甚至還可以參加馬拉松路跑活動,這其中的關鍵不僅僅是與疾病或受傷病史有關,更與長年來是否有健康的「運動」有關係。而所謂的運動,用以下五個類型的連續光譜來呈現,或許可以讓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1.日常生活 Daily activity


你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舉凡走路、吃飯、洗澡等事情,都不需要其他人或者道具輔助,偶而要打掃家裡,搬些家具雖然會累,但也還算沒問題


這算最基本的運動能力,會特別提出來是因為有些特殊族群的朋友,生活並不是很方便,你習以為常的日常動作對他們來說都是要刻意練習的結果;但假若連日常生活的運動能力都不足,就更別提要達到多少運動量促進身體健康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們失去了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影響到的不僅是身體層面,對內心的衝擊更是不容忽視,所以讓受傷生病的人恢復到可以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訓練」


代表教練:

其實不特別需要教練,但如果是特殊族群的人,可能會需要醫療人員或者特殊族群訓練專家(CSPS)來協助訓練

然後照顧生活起居的人並不是教練,那就是「照顧者」


2.運動 Exercise


通常是一般民眾認知到的休閒活動,舉凡散步,廣場舞,去公園放風箏等休閒型的玩樂(play for fun),這些運動較偏向於社交性質,並不帶有特殊的體育競技目的;通常三五好友到河濱公園騎單車,享受的就是騎單車的樂趣再加上與共同興趣朋友閒話家常的過程,並不是互相比賽看誰率先衝過河濱公園的終點。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族群人士在醫療許可下也可以正常進行運動,例如:輪椅族打籃球,心臟病患者爬陽明山等


代表教練:

社區活動中心教練,廣場舞老師,戶外領隊


3.體適能 Fitness


帶有目的性進行運動的一般民眾,通常會在下班或者假日刻意進行訓練。目標可能是瘦身,征服百岳,跑完21k馬拉松或者是深蹲達到自身體重。某些運動還會有固定的社團組織,例如:健身房,跑步班,游泳社或者橋下公園籃球團


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的健身房教練都屬於這個範疇,仔細看這些教練的職稱通常寫著合格私人教練 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CPT)或者個人體適能教練 Personal Fitness Trainer(PFT);目標都是協助一般民眾進行安全有效的運動


代表教練:

健身房私人教練(CPT),跑步團教練,瑜珈老師


4.體能訓練Strength & conditioning


強化身體素質,其中包含了:力量、肌耐力、心肺功能、敏捷與爆發力等等 ;不僅是職業運動選手的必須體能儲備訓練,更強的身體素質也能避免老化與受傷帶來的影響;這類型的訓練就不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了,更多的要按照合理的訓練課表操課,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訓練量以及合適的運動恢復與營養補充


這就像你想學到武林高手的功夫,但一切的神功都來自「基本功」,沒有好的體力、好的力量或速度等素質,即便你投籃再準也無法突破對方的防守,甚至無法跟上隊友的步伐執行戰術

但別忘了,每個人都是運動員!只不過大家的戰場不同罷了

媽媽需要強化訓練以便一手抱哭鬧的小孩一手沖泡牛奶,爺爺也需要強化核心穩定度這樣才可以在公車的緊急剎車中穩如泰山,上班族有強壯的身體才能面對長時間的加班不勞累(咦!?)


代表教練:

體能教練 (CSCS)


5.專項運動表現 Sports specific Performance


能跑能跳是基本,但要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是站上頒獎台的關鍵,通常會與專項運動結合衍伸出各種特殊的訓練模式,此時考量的不僅僅是運動員本身技術,更要思考在高強度運動比賽,或者在已經疲憊的狀態還被對手嚴加防守的情況依然要突破得分;再者看起來桌球揮拍與網球揮拍的手部動作有點類似,但因為運動特性的差異,訓練模式也大不相同。例如:籃球卡位搶籃板、投籃/上籃得分能力; 足球戰術跑動與踢球射門,體操運動員針對上肢的強化與核心穩定控制訓練


每種運動專項都有各自不同的專業,即便是同一種運動在不同角色或環境上也會有不同的差異,例如:足球守門員與足球中場球員、室內拔河與室外拔河等等;這些都需要倚靠專業的教練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與訓練


代表教練:

籃球專業教練,田徑專業教練,芭蕾舞老師


寫在最後:

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目標不同,狀態也不同;你在網路上搜尋到的網紅訓練或者NBA訓練模式,也不一定是適合你口味的菜單;運動有幾個大方向與原則把握住基本上對人體都是有幫助的,但如果要針對「個人情況」進行客製化的訓練,建議找尋專業的教練進行評估,再對症下藥會比較洽當


另外也請不要獵巫,你在路上看到一個大胖子用詭異的姿勢慢跑,或者別人訓練的方式好像很怪就發文網路公審,因為你不是對方,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對方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從沙發上出發,把手上的多力多滋換成啞鈴呢!當然在有風險的情況是要出手幫一下避免危險發生就是了。

53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