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CPT-反正你終究要成為教練的,何不一開始就設定好路徑

已更新:2022年12月28日


為什麼想成為教練呢?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最常在第一天的第一堂課問這個問題

因為我喜歡運動啊,因為我是運動員背景,因為我想學更多,因為想賺錢,因為想提升運動表現,因為未來想開健身房,因為我朋友幫我報名了(咦!?)


我把教練分成三個階段來看,分別是:

1.探索期:也就是剛入行什麼都還不知道,什麼都還在摸索的階段

2.資深期:已經入行一段時間,可能三年可能五年,對於這領域已經很熟悉了,也學了不少技術,累積了許多經驗

3.專家期:如果有特別培養某個專長,可能就可以在眾多教練中更加突出,通常是藉由比賽獲得名次,把某技術練到職人等級,或累計足夠的專業知識,甚至是有成功的媒體影響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我並不會把考取證照當作終點,因為我認為證照只是你成為教練路上的一個風景而已

只要你能力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拿到了;但如果你把考取證照就當作成為教練的目標那就很可惜了


以下這張圖,是我以NSCA認證為例




因為考試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你覺得馬拉松跑9分速超慢,但一堆人連怎麼跑都不知道;你覺得大重量深蹲膝蓋不能內扣(X型腿),但世界舉重冠軍都在膝內扣?


這就好像爬山,當你在山底下的時候是一個風景,進入山裡正在爬又是個風景,到了頂峰又是不同的風景;而在頂峰的你回頭看看在山腳下的人以及那些正在爬的人,更會有不同的心情與感受


讓我們來談談,這三個階段會碰到的情境:


1.探索期:見山是山


無論你是因為何種原因進入了健身領域,正在或者已經成為了一名教練,此時的你充滿好奇,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很新鮮有趣,這個產業看起來超健康,光鮮亮麗也充滿了活力!

開始跟著前輩「認識」這個領域,才發現原來運動不僅是跑步也不是甩甩手這麼簡單,主要區分為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也可以區分為一對一私人訓練也可以區分為團體運動課程,至於門派還有分為:硬式壺鈴與競技壺鈴看起來很像但其實不一樣;瑜珈、皮拉提斯與禪柔似乎是好姊妹但仔細一看根本不同;拳擊搏擊柔術跆拳道看起來都是兩人對打,但你這樣講就等著被師父打趴在地;懸吊訓練如果你把TRX與紅繩混在一起那創辦人大概會高血壓;看了半天終於知道健力三項是什麼三相之力...(太多了請原諒我不舉例了)


身為一個剛入行的教練,此時對於學員運動的重點比較關注在參與運動為主,先問問對方的興趣與時間,就趕緊建議可以參加的運動課程,先動起來再說。


在運動之外,也花點時間了解大型商業俱樂部,小型工作室與自由教練的區別,了解正職、兼職與雇傭制合約是在講什麼;原來教練不是只有教運動而已,公司制度還是要了解,同時還要自我行銷,維繫客戶,推銷課程(業績),整理行政文件,跑公司流程...etc


憑著熱情與興趣,多花時間學習與摸索也在所不辭,特別你有想成為「某個人」的時候,更是如此


通常在這個階段會設定考取一張「私人教練認證CPT」為初階的考核標準


2.資深期:見山不是山


也稱之為老鳥期,不一定升遷擔任主管,反正在這個業界混得夠久基本上也都了解行業長相了。與剛入行的教練比起來更多了幾分老練的感覺,從那個看到學員會緊張轉變成一分鐘裝熟模式的你也才不過短短幾年。


學了許多運動專業與技術,對於業界的風向都採取吃瓜觀望與老神在在的態度為主,阿新技術不就這樣?阿新產品就是智商稅?新的培訓課程就是來割韭菜?什麼國際認證都是來騙錢的?只有放到口袋的新台幣才是真的


原本剛入行視金錢於無物的時候,那種有機會學習就學習,月初發薪水馬上就報培訓課程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對業績斤斤計較,比起精進專業更注重在客戶維繫,畢竟月底需要沖一波的時候就要刷這些人情卡了。


而專業層面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畢竟證照也不少張掛在牆壁上,也可能是某個領域或者技術的佼佼者,例如:大家談到健美訓練就會想到你掛在門口的那張冠軍照;運動按摩你的技術最好,客戶來健身房的原因居然變成了鬆一下?練就了鷹眼技術,只要喵一下馬上就可以知道客戶頸椎左偏3度,骨盆前傾6度


可是要避免落入了單一槌子效應,也就是「當你手上只有槌子,那你看什麼都是釘子」

記得我剛上完矯正運動的培訓課,我出了教室走在大馬路上覺得路人都是歪的;剛學完壺鈴土耳其起立就覺得每個學員都要練阿!剛學完滾筒放鬆就覺得滾筒超神,運動前來滾一下、運動後也滾一下、心情不好也滾一下、高血壓也滾一下!?然後剛拿到懸吊訓練認證就把下週20個學員的課程全部改成懸吊課?最常見的特徵是把專業術語掛在嘴邊


(想想那個叫你深蹲的學長,初學者也深蹲,高階者也深蹲,你阿嬤也深蹲,腰痛也深蹲,救台灣也深蹲...)


此時運動就不是單純的運動了,因為你會考量的點比較多,你會很注重運動「姿勢」有沒有正確,呼吸有沒有調好,是進行拳擊課好,還是去跳高間歇運動(HIIT)比較洽當?那除了運動之外是不是要補充高蛋白?要不要多帶個產品回家提升業績?


現階段證照也累積了不少,更多的是針對知識與技術提升的培訓課程,例如:「懸吊訓練認證」、「CSCS體能訓練專家」、「跑步教練認證」、「RYT200 瑜珈認證」、「CSPS特殊族群訓練專家」、「筋膜滾筒放鬆專家」...etc


3.專家期:見山又是山


十年資歷的教練,是把一年的經驗用十年,還是這十年的過程總是不斷的進步?

當你把一門技術練到精的時候就達到了職人的等級了,我指的不是機械式的重複動作,而是有意識的反思與調整的一段過程


此時的專家看待運動,就是運動,感覺跟初學者很像但區別在於他很明確的知道他在做什麼樣的運動,為什麼虛弱的老人光走路就是最大肌力訓練?為什麼一般的跑步對於職業田徑選手來說連熱身的效果都達不到?可無論如何教練都可以幫助學員達到目標


就舉個例子吧!

大神級的廚師,即便你給他很一般的食材他也可以變成一道美味的佳餚端上桌

同樣

大神級的教練,無論你是菜鳥還是職業運動員,他都可以讓你更加進步


因為專家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不同適時的調整訓練課表,你認為跑步是有氧運動但他也可以練成無氧運動,你認為深蹲是提升肌力但也可以做成有氧肌耐力,你不再像程序除錯員一樣看到膝蓋有點彎就趕緊喊停,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該有的運動效果


當然這些專家可能也會有些證照的加持,也可能沒有任何認證,因為人們這時候在意的是這個專家的技術與能力;想想看,你會因為小野二郎沒拿到米其林三星就認為他的壽司不好吃嗎?你只會因為沒訂到位置而說葡萄很酸


所以再次強調,「證照」只是你成為教練過程中的風景而不是目標,你最終還是會成為一個真材實料不需要證照包裝的「教練」


然後補充說明,無論你在哪個階段都跟你的收入沒有直接關係,特別是你看到年輕貌美的剛入行女教練成為業績王的時候你就明白了


面對「私人教練」的職涯發展,有機會再展開與大家分享

「ARCA 亞洲康復體能學院的技術總監-李率銘 Sam老師」對未來發展性,做出了一個清楚的流程圖,提供給大家參考



A.教練:1.體能教練 2.資深私人教練

B.管理職:1.職業經理人 2.創業

C.培訓師(講師):1. 企業內部講師 2. 產品開發講師

D.自媒體:網路課程(網紅)

E.跨界:1. 健康照護相關專業 2.健身產品技術顧問


你當然也可以先當教練再說,且走且戰,摸著石頭過河也是過河,反正上岸之後再跟朋友分享當初差點被沖走的故事也很津津有味(前提是你沒有被沖走)


但如果今天先看過地圖,先看過前輩走的路徑,是不是可以讓你少走點彎路,比較有效率的達到目標呢?

因為,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

多出來的時間,你可以拿來過你要過的生活,留給你的家人,甚至弄個gap year去環遊世界也很不錯,當然要再去學習更多的專業也有更大的自由度


以上,分享給大家


若對於NSCA CPT培訓課程有興趣,請點擊這邊報名


28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